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在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梅州网  2015-02-02 10:21

(2015年1月22日)黄强

现在,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作工作报告。

2014年,是梅州振兴发展抓谋划打基础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起步开局的一年,是党员干部队伍转作风强素质的一年。这一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围绕振兴发展目标,推进“三大抓手”,坚守“两条底线”,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腐败、切实转变作风,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经济稳步发展。积极应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千方百计加大投资,坚定不移壮大实体经济,全市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初步核算,实现生产总值885.83亿元、增长8.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5.24亿元、增长22.9%,增幅居全省第三,实现税收166.95亿元、增长16.2%;固定资产投资407.51亿元、增长39.6%,增幅居全省,是近年投资规模大的一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9.97亿元、增长11.1%;外贸进出口总额21.8亿美元、增长23.8%,增幅居全省;纯增规模以上企业31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6.93亿元、增长10.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93.8 元、增长11%。

二是“三大抓手”扎实推进。交通建设大会战深入推进,全市高速公路新开通1条、在建3条,通车总里程增至344公里,在粤东西北地区中排名第二;梅汕高铁前期工作就绪,即将动工;梅县机场新增航线4条,迁建选址初步确定,综合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初步实现扩能增效,以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中心,规划建设“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产业承载力不断增强。务实推进嘉应新区建设,起步区江南新城、芹洋半岛、梅县新城征地拆迁基本完成,客都汇综合体建成运营,中山大学粤东医院投入使用,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有效提升。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良好。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的改革任务,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意见。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压减六成。铺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新增2.7万户。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引进民间资本160多亿元投资31个重大项目。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梅州日报社、广播电视台宣传与经营两分开改革。蕉岭农村综合改革入选创新典型,成为全省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县,镇级“一办一中心”改革成为全省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农村土地确权改革、农村金融改革、集体林地股权改革等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四是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巩固提升教育创强成果,全市教育强县、教育强镇实现全覆盖。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通过文化部评审。成功举办第二届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会。我市山歌剧、汉剧参加省十二届艺术节获得殊荣。就业质量明显提升,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落实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孤儿供养政策,城乡救助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市、县急救指挥中心全面建成,市第三人民医院迁建工作顺利推进。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成效明显,依托广州帮扶,动工建设产业项目79个,财政帮扶资金9.53亿元,贫困村、贫困户九成以上实现脱贫。平安建设领先全省,连续7年获评“全省综治工作市”。“一消灭三改造”有效推进,成功列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首批试点,入选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特色农业效益进一步提高,新增金柚、慈橙、茶叶等产业基地4.5万亩和省级品牌农产品14个。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五是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把管党治党作为市委的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思想理论武装,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整治“四风”问题。完善落实选拔使用干部机制,开展超职数配备干部、破格提拔干部、干部档案清理、干部交流专项整治。继续推进“引进高素质人才工程”,新引进7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人才队伍结构更加优化。更加重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顺利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全面推行镇街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认真抓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扎实开展“五强书记建设”工程。继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治理收受“”礼金、公款吃喝、违规使用公车、办公用房超标等行为,严肃查处一批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营造了新常态下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大力支持市人大、市政协依法履职,坚持重大决策、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听取人大、政协的意见建议。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支持司法机关公正司法。重视党管武装工作,做好“双拥”工作。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民族、宗教、工商联等群团和社会组织工作,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有广大乡贤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真诚帮助和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在外乡贤、社会各界人士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2015年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加快振兴发展的攻坚之年。巩固既有发展态势,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判断未来走势,是做好今后工作的基本前提。

一、正确认识形势与任务,立足新常态谋划推动加快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今年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增长目标是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在有质量、有效益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得快一些也是要鼓励的。李克强总理要求,时刻牢记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抓好发展这个要务。在梅州振兴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要切实把握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规律,处理好“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只要是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发展能有多快就多快。

,机遇重大,时不我待。当前,不论是中央的宏观政策,还是全省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都十分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从全球来看,由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带动的一轮增长周期已进入尾声,新一轮科技革命尚在孕育突破之中,可持续的新增长动力即将发生变化,世界经济增速将会略有回升。美国经济复苏渐趋稳固,领先于其他发达经济体,但欧洲经济仍可能长期低迷,日本经济复苏艰难,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外部经济环境“难”和“险”增多,但“时”和“势”总体有利于我们。

从来看,国内经济发展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特点的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更加注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新的增长点将会大量涌现。这不仅为我们探索多元动力增长、经济转型升级赢得时间,而且为我们加快振兴发展、赶上平均水平带来新机遇。

从全省来看,珠三角优化发展,经济结构呈现积极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粤东西北振兴发展,“三大抓手”持续发力、经济全面提速,全省“双轮”驱动战略动力越来越强劲。特别是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更加重视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持之以恒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建设“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创造了空间和条件,有利于我们聚焦产业和项目建设。

从全市来看,既有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政策支持,又有国家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扶持,还有广州全面对口帮扶,政策效应叠加;构建对外快速交通、打造“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建设嘉应新区起步区已形成广泛共识,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直部门的大力支持。全市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充分激发,在外乡贤、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支持家乡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全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提高,正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第二,挑战巨大,任重道远。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梅州经济欠发达的现状仍然没有根本改变,还面临不少严峻挑战。

一是加快发展的挑战。全市经济总量小,特别是人均生产总值更低,长期处于全省末位状态。以2013年的经济总量为基期计算,到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要达到平均水平年均需增长19.9%,而2013年实际增长11.1%、2014年增长8.5%,远远没有达到预期,实现振兴发展目标压力巨大。

二是保护生态的挑战。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梅州是岭南重要生态屏障,除梅江区、梅县区属于省级重点开发区外,其他各县(市)均为省级重点生态发展区,不仅担负着潮汕平原1500多万人饮用水安全重任,而且要完成逐年趋紧的节能减排任务,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大。

三是区域竞争的挑战。近年来,我们与周边同类地区相比,差距进一步拉大。以2014年为例,全市生产总值885.83亿元,分别是揭阳、龙岩、赣州的一半左右;人均生产总值2.05万元,略高于赣州,是揭阳的七成、龙岩的三成;固定资产投资407.51亿元,分别是揭阳、河源、龙岩、赣州的37%、89%、23%、24%。

四是经济内生动力不足的挑战。从投资、消费、出口来看,我市拉动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投资,但是投资总额长期偏小,而且工业投资严重不足。“十二五”前四年投资总额1115.8亿元,投资率也仅为35.6%,比其他四个山区市平均投资率57.9%低22.3个百分点;2014年投资规模有所扩大,增长39.6%,但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二产投资仅占投资的32.1%,三产占比达66.4%,且主要集中在交通、水利房地产,工业投资刚近百亿元。由此可见,投资关键作用发挥不充分,未来几年我们经济发展的后劲仍然不足。

五是思想观念落后的挑战。由于受区位封闭的局限,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尚未能完全适应新常态的要求,对改革发展存有“等靠要”的现象,甚至还存在“懒政怠政”的现象,崇商重企氛围不够浓厚,一些部门对企业诉求推诿扯皮不作为,仍需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

第三,咬定目标,奋力追赶。变机遇为现实,化挑战为动力,唯有加快发展。发展是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出路。我们要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承认落后而不甘落后,面对困难不怕困难,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咬定振兴发展的目标,奋力推动经济崛起,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

做好今年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部署和胡春华书记来梅调研讲话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新常态,围绕振兴发展主线,落实粤东西北和原中央苏区两大振兴政策,扭紧“三大抓手”,建设粤东北交通枢纽城市,打造“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深化改革创新,推进依法治市,持续改善民生,全面从严治党,努力建设富庶美丽和谐幸福梅州。

通过努力,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经济总量增长的预期目标,高于全省目标2.5个百分点,符合中高速合理区间,符合省委的要求,符合梅州实际,更主要的是这个预期速度,是梅州加快振兴发展的形势需要。确定这样的目标,也能给群众和市场一个发展预期,有利于增强振兴发展的信心,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随着“两大政策”的实施和系列项目的落地,这个目标经过努力是有可能实现的,但压力和挑战也很大。经济越下行,越要积极进取、挖掘潜力。希望大家加把劲、跳一跳,把应对困难的工作做充分,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二、坚持创新驱动,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稳增长、调结构,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充分发挥“两大政策”的叠加效应,争取国家和省更多投资和项目落户梅州,坚守环保和维稳“两条底线”,积极创新发展方式,真正做到量增质更优。

,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我市人均公共设施存量,远低于珠三角发达地区,城乡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制约着梅州科学发展、长远发展。要切实把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稳增长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把握投资取向。中央为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将增加预算内投资规模,集中投向区域交通设施、重大水利工程、城市地下网管、保障性安居工程、节能环保生态建设等基础性、公益性领域,仅高铁项目就动工建设60个。我们要围绕这些重点领域,谋划策划项目,抓好前期研究论证,做好配套资金筹措、征地拆迁等准备工作,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投资落户到梅州。二是突出项目重点。“三大抓手”是基础设施项目密集的领域,潜在大量的经济增长点。今年要在做好在建高速公路和动工建设梅汕高铁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已谋划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前期工作,今明两年能开工的都要提前开工。要继续推进投资97.8亿元的五华抽水蓄能电站、投资61.3亿元的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全面启动2000公里投资40亿元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要谋划梅州城区地下网管工程,上半年完成规划,争取国家投资推动建设。要加快电网建设,推进农网改造。要推进跨省小流域污染治理、碳汇林等生态建设项目,实施空气水质净化工程,扩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三是完善多元投入机制。今年,我市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就需投入85.2亿元,未来两年江南新城建设也要投入200多亿元,规划建设的“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需要的投资规模更大,单靠政府投资难以为继。要通过省级政府发债、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规范透明可持续的城投机制,探索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多种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和园区重大交通项目、供水供气、公共交通、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和经营,实现多元投资拉动增长。

第二,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梅州已经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主导产业不突出、支产业未形成。要依托资源禀赋和现有基础,围绕建设“百亿元企业、产业、园区”目标,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注重科技创新,推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一是推动工业集聚发展。要坚持点上高效开发、面上整体保护,建设产业集聚带,走有规模、有质量、有效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广州的帮扶作用,做好现有9个工业园区的建设,特别是要以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中心,联动丰顺、五华、兴宁、梅县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力争上升为省级战略。当前要重点完善规划,抓好土地调规,启动征地拆迁工作,努力建设成为苏区经济振兴试验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示范区。二是推动企业集群发展。培育主导产业核心是要形成企业集群,做到大型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要围绕打造主营业务收入上百亿元企业、工业产值上百亿元产业、工业增加值上百亿元园区,鼓励现有重点企业增资扩产、技术改造、上市融资,促进各类企业健康发展。今明两年,每位市委常委、副市长要联系若干龙头企业,抓项目建设,抓技术创新,力促扩能增效,率先把电力、烟草、建材、电子等产业建成百亿元产业。同时,要建立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度,共享广州招商引资平台,瞄准行业领军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产业链条长、技术竞争力强的重大项目,带动上下游企业集群发展。三是推动产业特色发展。各县(市、区)要依托产业园区(集聚地),培育发展1至2个特色主导产业。梅江区要发挥电子企业集群优势,加大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力度,着力打造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梅县区要依托宝新能源、红星美凯龙等骨干企业,发展新能源产业、商贸物流产业。兴宁要以明珠球阀、鸿源机电、云山汽车为重点,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平远要以稀土深加工为主导,着重引进中下游加工企业,发展稀土材料产业。蕉岭要以塔牌集团、油坑集团为龙头,加速推进新型建材基地建设,擦亮世界长寿之乡品牌,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大埔要加快电厂建设,确保年底投产,同时积极申报二期,并着力推进陶瓷产业改造升级。丰顺要发挥“电声之都”的优势,做大电声产业,充分利用温泉资源,发展休闲度假产业。五华要做大做强机电、医药制造产业,建设广东省米香型白酒生产基地。要扶持壮大一批外贸龙头企业,拓展出口市场,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第三,创新新型城镇化路径。梅州是人口大市、山区大市。城镇化既是发展的短板,也是发展的潜力。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农村融入现代元素,致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一是坚持“多规合一”。要用打造城镇群大平台的视野,认真做好市域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做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城市低碳发展规划、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等“多规合一”,实现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镇、乡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有序过渡、有机对接,逐步解决“小马拉大车”的突出问题。当前,要按照“开发建设江南新城区、完善优化江南建成区、改造提升江北老城区”的思路,统筹江南新城、芹洋半岛、梅县新城规划,确保梅州中心城区“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二是坚持产城联动。要注重城市产业布局,在新区重点布局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项目,已开工的项目要加快进度,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和项目进入新区。要注重与工业园区相对接,系统考虑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设一批研发平台、检测平台,为园区生产生活提供配套服务,努力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三是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城镇的价值在于承载、在于辐射。要以县城建设带动中心镇建设,多村联动建设美丽乡村,把城镇基础设施延伸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覆盖到农村、城市文明传播到农村。总结推广梅县区“十村联动”和蕉岭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经验做法,加强客家古民居的保护利用,进一步规范农村建房,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实现“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第四,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县域强则市域强。要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做大县域经济总量,优化县域产业布局,统筹县域协调发展,努力建设一批经济强县。一是壮大县域经济总量。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增资扩产。要以举办第四届世界客商大会为契机,深入实施“乡贤回归投资兴业工程”,推动形成新一轮乡贤回乡创业热潮,着力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大型骨干企业,提升招商实效。要认真实施《发展实体经济的意见》,以现有企业为中心,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政务服务和融资服务体系,扶持本地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二是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各县(市、区)既要抓工业,还要抓特色高效农业、文化旅游产业。要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金柚、慈橙、油茶、茶叶、优质稻等大宗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发展精深加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市各县(市、区)尤其是梅县、平远、蕉岭、大埔、丰顺,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厚重,要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建设特色核心景区,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打响“国际慢城”、“世界长寿乡”、“中国温泉之城”品牌,发展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客家文化创意等产业。三是推进县域协调发展。各县(市、区)要按照全市的产业空间布局,选择性发展产业,既注重形成县域整体规模优势,又注重县域之间的优势互补,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产业,避免县与县之间经济结构同质化、企业竞争恶性化。同时,在县域内要结合主体功能区划,妥善处理好重点发展区与生态保护区的关系,明确城市发展边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增强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五,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要培育一批新型的科技企业,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营造新型科技企业成长环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特别是加大对传统产业按照低碳、循环、节能环保的要求进行技术改造,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示范企业。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提升产学研水平。重点培育研发设计、质检、技术信息等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引进创新型人才,推动创新成果和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

三、统筹推进改革与法治,着力激活振兴发展新动力

加快振兴发展,大动力在改革,大保障在法治。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决策部署,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法治,营造振兴发展新环境,激发振兴发展新动力。

,营造依法行政的政务环境。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机构改革、优化机构设置、清理行政职权,加快建立负面清单、准许清单、监管清单和行政职权清单。取消无法律法规依据的行政权力,严管有法律法规依据但与改革方向不符合的权力,下放依法可以委托授权基层行使的权力,积极推进政府向社会转移职能工作,做到放得开、管得好、能约束,有破有立、有序有效。健全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办好各级实体办事大厅,完善拓展网上办事大厅,推动政务服务体系全覆盖。

第二,营造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借势“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发挥侨乡优势,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的法治化市场环境。要平等保护各类经济主体合法利益,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剪除行政垄断、暗箱操作,既保证程序公平、又维护实体公正。组织开展治理损害企业合法权益行为专项行动,发动群众监督举报,盯紧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和反映强烈的问题,严肃整治不作为、吃拿卡要等损害营商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注重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平安创建。大力推广蕉岭县镇级“一办一中心”建设经验,推进“平安细胞”创建工程,推行“客都民意警务”模式,探索完善“人民调解、一村一律师、群防群治”三位一体的村级联动机制,推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由“政府包揽”向“多元参与”转变。积极探索梅江区以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承接社区服务的做法,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加强专业社工、志愿者队伍建设,大力培育发展枢纽型社会组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积极预防化解劳资纠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治理整顿,确保食品药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互联网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网络引导,强化网络监管,坚决打击网络谣言,保障网络安全。

第四,抓好一批重点改革项目。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以重点领域改革突破带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推进。继续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户籍制度、养老制度、工资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深化价格改革,进一步激发企业、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活力,提升市场配置资源能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投资项目并联审批运行机制,理顺和完善后续监管。认真总结蕉岭农村综合改革经验,全面铺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农村产权流转、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林业产权交易平台、社会综合服务网络和农村保险服务平台,年底前要全面建成县镇村农村“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完善文艺院团、梅州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改革后续工作,提升文化实体竞争力。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完善推广梅县人民医院托管机制。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并轨,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扎实推进并在年底前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四、坚守“两条底线”,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生态优先、民生为重,是坚守“两条底线”、实现稳中求进的重要体现。一方面,要以生态文明建设增强梅州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要深化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出台《梅州市域生态控制线规划工作方案》《梅州市生态控制规划》,编制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全面指导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生态红线保护制度和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建设。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契机,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守住生态底线,全面完成碳汇林、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工程,规划建设一批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加强与周边市沟通协调,共同推动跨界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第二,完成扶贫开发任务。今年是全面完成三年帮扶任务的验收之年。要以增强贫困村、贫困户经济发展能力为核心,借力广州全面对口帮扶,突出“造血型”源头治贫,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资源整合,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和助学、社保、低保、住房改造、基础设施等帮扶项目,过好扶贫开发验收关,确保386个贫困村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3.7万户贫困户如期脱贫。

第三,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巩固提升教育“创强”成果,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县全覆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筹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加快推进嘉应学院东校区建设。探索农村文化俱乐部等公共文化建设,推进围龙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实施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办好客家文博会,打造客属地区文创产品展示交易平台。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传承创新客家山歌、广东汉剧,让先进文化鼓舞人、熏陶人、教育人。

第四,保障提升基本民生。加大力度鼓励就业创业,加强技能培训,确保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0万人。统筹城乡社会保险发展,依法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低保补贴和五保供养标准。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鼓励各县(市、区)创建卫生县城。规划新建江南片区三甲医院,着力提升市和各县(市、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医疗服务水平。重视发展养老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五、全面从严治党,增强振兴发展的组织保障

加快梅州振兴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班子。要从适应新常态入手,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抓好政治生态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环境。

,强化党委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党组)书记抓党建的主业意识,树立抓党建是大政绩的理念,自觉把党建工作与振兴发展大局一同谋划、一同推进、一同考核。各级党委(党组)书记是党建责任人,负总责、亲自抓。建立市、县、镇、村四级党组织书记双向“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在抓好各县(市、区)党委书记述廉的基础上,实施述职评议考核。落实党委(党组)书记联系镇、村的挂钩制度,定期研究指导基层党建工作,切实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基层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要高度重视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把党章学习教育与制度执行结合起来,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要注重做好思想舆论工作,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有效性,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

第二,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反弹”是作风建设的大敌人,“坚持”是“四风”问题的大克星。各级各部门要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认真落实整改任务,从常、从细、从长抓作风建设。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定期驻点联系群众制度,整合党群便民服务中心(站、所),实行村干部“坐班制”和镇、村、组、党员四级“代办制”,解决服务群众“后一公里”问题。要坚持暗访、曝光、查处、追责“四管齐下”,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和学风文风会风,使党员干部不敢沾染也不能、不想沾染歪风邪气。

第三,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按照胡春华书记来梅调研提出建设“团结和谐、勤奋敬业、清正廉洁”领导班子的要求,以落实民主集中制、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制度为重点,以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为基本要求,突出抓好班子正职的培养选拔,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的结构,全面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战斗力。要继续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严格党员领导干部组织生活,自觉接受党员评议和组织监督;以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为主线,重点推进镇街领导干部驻点普遍联系群众工作,重点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扎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重点培养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解决村干部的社保缴费问题,适当提高离任村干部的福利待遇。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标准,选好用好干部,坚决杜绝搞亲亲疏疏、小团体、小圈子等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深化“一线”用人机制,安排年轻干部到重点项目、重要岗位、基层一线去培养锻炼。实施高素质人才引进计划,引进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

第四,深入推进反腐倡廉。要适应反腐败工作的新常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决不允许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围绕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抓好教育、制度、监督、惩处等工作,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要强化党委反腐倡廉的主体责任,纪委的监管责任,继续保持反腐败斗争的高压态势,坚决查处重点领域易发多发的腐败行为,坚决清除一意孤行、不收敛不收手甚至变本加厉的腐败分子。要集中整治“懒政怠政”行为,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现象,甚至吃拿卡要的人和事,出现一起查处一起,让不作为者下岗、乱作为者丢“官”,解决“为官不为”的问题。

与此同时,要切实加强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能。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党管武装工作,巩固“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等工作,形成合力,共推发展。

同志们,梅州加快振兴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破难攻坚,包容开放,改革创新,努力实现梅州振兴发展新突破!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